

2025/5/18-7/31
帕克·费卡德:虫灾
Okra-Homa Projects呈现荷兰艺术家帕克·费卡德(Puck Verkade)的影像装置作品《虫灾》(Plague,2019)。此作品从一只愤懑苍蝇的角度臆想人类的毁灭,检视生态危机在心理及寄生层面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些影响小至家居环境,大至整个星球,而与此同时也左右着我们的心智——以一种递归的方式建立了“家里的家里的家里”。
《虫灾》的主要元素之一是费卡德标志性的奇异家庭空间。作品影像部分的叙事则指认了这一事实: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将反噬我们。因此,与紧迫生态灾难同时发生的,是在集体心灵内部发生的崩溃状况。
“我在创作《虫灾》时的主要参考是荒芜苦痛(Solastalgia)——环境哲学家格兰·阿尔布莱克特(Glenn Albrecht)用这个社会学概念来描绘因气候灾难改变生活环境而带来的心灵或存在危机。这促使我以苍蝇的角度去讲故事。一般来说,家蝇被视作是一种害虫,一种入侵性的、祸害家庭的物种。然而,相对于作品中一惊一乍的家庭主妇来说,这苍蝇非常能言善辩,甚至在质疑:对于地球来说,人类是否才是真正的害虫。在这里,苍蝇是室内空间与广阔世界之间的信使,打破了家庭主妇的心灵桎梏。”
不同规模的荒芜苦痛在《虫灾》中展开,将地球、家庭环境及个人心灵视作是相连的苦痛场址。费卡德为其在中国的首次展览手工制作的荒诞装置元素来自影片中的一个关键场景——《虫灾》并非以末世论考虑环境及心灵的溃败,而是以黑色幽默及荒诞感探索危机的意义。
《虫灾》由以下机构提供支持:DordtYart,荷兰,及蒙德里安基金会(Mondriaan Fund)。作品已被以下机构收藏:Fondazione Sandretto Re Rebaudengo基金会;Servais家族收藏;EKARD 收藏,及Blue Knowledge艺术收藏等。
此次北京展览由蒙德里安基金会(Mondriaan Fund)及荷兰驻华大使馆提供慷慨支持。
帕克·费卡德(1987年生于海牙)于海牙皇家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于伦敦金匠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其作品曾于多个国际机构展出,包括:第8届横滨三年展,日本;第16届里昂双年展; Artissima艺术博览会,都灵;可能图像双年展,列日;弗罗茨瓦夫当代艺术博物馆,波兰;安特卫普艺术博览会,比利时;海牙美术馆;巴塞尔LISTE艺术博览会,及巴塞尔当代艺术博物馆。她曾被选为伦敦Sarabande The Lee Alexander McQueen Foundation基金会的2017-2018年度驻留艺术家。在2021年,她获得了荷兰 Prins Bernhard Culture Fund基金会颁发的 Charlotte Koehler Prize奖项。
费卡德的作品已被以下机构收藏:Fondazione Sandretto Re Rebaudengo基金会,都灵;Servais家族收藏,布鲁塞尔,及EKARD收藏,瓦瑟纳尔。自2018年起,费卡德被邀请于欧洲多个学士及硕士课程授课、举办讲座及工作坊。



